考研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寻找梦中桃花源的旅行。北京语言大学是我的理想院校,是做梦都想去的一所学校,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就像做梦一样,我竟然真的考上了北语。准备考研的这一年,是充实而快乐、忐忑而忙碌的一年。“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刚开始很艰难,路又黑又窄,坚持走下去,路便慢慢地变得宽敞明亮了。
天道酬勤,在孤独中沉淀自我
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在语言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但我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考研是一条孤独的路,自律和坚持很重要,每天学习到的知识看起来不多,一天天的积累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知识,不要小看每天一点点的积累,最后展现在卷面上的都是自己每天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下来的;准备考研的一年,我觉得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我的备考是这样的:
(一)政治
四月份开始看徐涛的网课,九月开始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并开始做题,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徐涛的优题库和历年真题,肖四肖八选择题。大概十一月份徐涛的小黄书出版,开始背大题。在政治上我花的时间还挺多的,但效果没有很好,最后只考了69分。很多人说政治不需要太早准备,也有道理,不过我觉得还是分人,看个人情况。早准备一定没有错,就算早准备对提高分数可能没有太大作用,但对后期的心态影响还是挺大的。后期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前期政治注重理解,后面背诵就比较快,做选择题正确率也会比较高,对自己也会觉得比较有信心。
(二)翻译硕士日语
N1历年真题做了两遍,语法书看了三四遍,每天做阅读,背单词。作文是看初心联盟公众号每周发的范文,看过之后,同样的题目自己写一篇,再背下来。个人认为是四科中最难的一科,因为全是写的,好多不会,当时在考场做的满头是汗。因为N1、N2考试都是客观题,没有练过主观题,做的时候就很懵,平时需要练习一下主观题。
(三)日语翻译基础
各大公众号:人民网日文版、人民中国、人民中国和初心联盟总结的热词,在微信搜索栏上可以直接搜索日本谚语,会有很多文章,照着里面的抄下来,反复背诵。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中译日、一个小时的日译中文章翻译。每天都要翻译,练手感。谚语和热词一定要反复背诵,背完一遍再回去看就会感觉很陌生,要背四五遍,达到一提到中文就能想到日语怎么说这种程度。
(四)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我认为百科是四科中复习最棘手的一科,考的范围太广,背不过来,作文也不知如何下手。我是四月份开始看网课,九月份买了《翻译硕士百科知识词条词典》,每天背诵20页。后来买了一本圣才教育的《448汉语写作与与百科知识》,买回来发现里面的内容很乱,不适合背诵记忆,就没再看,一直看的是《翻译硕士百科知识词条词典》。背过一遍后又再背了两三遍政经篇,之后每天看公众号背百科热词。由于北语比较重视政经、时政,所以多背了几遍政经篇,文化篇的就只背了一遍,到考场的时候发现考了好多文化相关的,好多已经想不起来了,政经很重要,文化也不能扔。应用文从九月开始准备,先看网课,然后从网上找了范文把格式背了下来。大作文我每天晚上会看一下小红书上的作文素材、开头结尾万能句以及热点话题评论。百科也是早点准备比较好,因为考的内容太广了,多背一点是一点,到考场就多一份把握。
尽人事,听天命
复试的准备对身心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没有参考书,没有固定题型,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非常非常焦虑。想到自己都已经走到这里了,如果复试被刷,就真的很可惜,也很不甘心。虽然每天还是在尽力去复习,但心里还是完全没底。当我向家人传达自己的焦虑和忧愁时,他们说:“放平心态!尽人事,听天命。”每天都脚踏实地地努力就好了,如果到最后还是没考上,那大概是老天想让你走另外一条路,说不定另外一条路更精彩呢!做好自己该做的,老天自有安排。正如村上春树说的那句话:不必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忧虑于未来,当你经历了一些事后,眼前的风景就会变得不一样。
北语前期官网发复试线、复试时间还是挺快的,但是复试结束以后发结果速度极慢。日语笔译29号考完,31号才出复试成绩,没有排名,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等结果等的心力交瘁,4月1日下午学信网发来了拟录取通知,高兴地哭了。复试整个过程很煎熬,很折磨。到4月1号整个考研就结束了,回想起整个过程还是觉得很艰难。
奋斗是人生的常态
准备考研的过程很辛苦,每天都崩着一根玄,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总是想着:“等考完试,我要......”事实上,在短暂的休息过后,迎接我们的是另一个新的奋斗的开始。或许我们会发现,最美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奋斗的过程更加珍贵。我们的目标是考上理想院校,考上了是最好的,但即使考不上,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在我们为自己的梦想挥洒汗水,付出辛劳的时候,我们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没有一段路是白走的,经历过的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特别的回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只能走下去,奋斗着......
撰稿:苏文静
图片:苏文静
编辑:张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