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首届红色配音大赛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爱党热情,增进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参赛,用英、日、法三种语言翻译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优秀红色影视片段,并为之配音,现场演绎,将专业学习深度融于党史学习教育中。我系学子踊跃参赛,在日语组赛事中斩获佳绩。其中,沈安南组荣获一等奖、徐情怡组和毛锦阳组荣获二等奖、李安琪组和应晓朵组荣获三等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节选
沈安南 徐路尧
严谨诚挚的态度,标准流利的日语,沈安南组用心重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严肃气氛,深刻阐明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强调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表明了中国要以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为目标,努力奋进。
《红色娘子军》
徐情怡 张霖璇 闫盼盼 潘璇
在该片段中,徐情怡组通过情感饱满的配音、抑扬顿挫的歌声,讲述了娘子军们从劳动妇女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向听众传达了片段中主角的心路历程,将形势的紧迫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战友们互帮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友谊。赞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和战时妇女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红色影视剧混剪
毛锦阳 王利冰 何秦浩 陈霖煊
通过混剪技巧和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该组选手展现了中国的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的伟大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的光明前景。回顾了党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过程,中国人民的坚持与奋斗让人肃然起敬。
《青春之歌》
李安琪 吴雪雯 罗晨璐 吴楣楣
画面定格在监牢里娓娓道来的女性知识分子身上。李安琪组刻画了一个坚持革命、勇敢乐观、视死如归的革命青年形象,启示着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怎样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结合起来,铭记党的历史,勇于承担社会和历史的重任,努力前行。
红色影视剧混剪
应晓朵 胡祎 张思雨 赵红兵
影片中抗战、游行、宣讲等场景中激昂的家国情怀、革命烈士的舍生取义和视死如归与平静的背景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开篇是象征“封建”的“皇上”,结尾是寓意“开放”的“和尚”,影片中的每一处细节和动人心魄的配音,不禁引人深思。
本次大赛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日语系学子最终获奖名单为:
一等奖
沈安南组
〔沈安南(日语181)、徐路尧(日语191)〕
二等奖
徐情怡组
〔徐情怡、张霖璇、闫盼盼、潘璇(4人均为日语192)〕
毛锦阳组
〔毛锦阳、陈霖煊(二人为日语192)
王利冰(英语196)、何秦浩(英语195)〕
三等奖
李安琪组
〔李安琪、吴雪雯、罗晨璐(三人为日语192)
吴楣楣(日语191)〕
应晓朵组
〔应晓朵、胡祎、张思雨、张红兵(4人均为日语191)〕
本次比赛通过配音的方式追忆革命岁月,不仅让广大同学感受到红色经典的魅力和配音的乐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红色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青年党员应从其中获得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导航与动力。日语系学子们也将在今后继续努力传承红色精神,奋发激扬青春梦想。
撰稿:徐路尧
摄影:日语系
编辑:张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