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引,灯火不息——广外及东财考研日语语言文学经验分享


从我的考研经历来说,考研最最重要的还是决心。因为归根结底我的考研就是吃了决心的亏,不管是在考试的准备上,还是拟录取的接受上,都仿佛经历了多次心灵上的长途机旅。前者经历了从想考到不想考,最终还是决定考的心路历程;后者则经历了从广东飞大连,又从大连飞广东,最终还是着陆大连的航空旅途。犹犹豫豫,来回奔波,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实在多了一些大可不必的坎坷。所以,与选择学校、备考技巧这些因素相比,我认为最值得建议的一点还是要下定决心。不管是决心要考,还是决心放弃。

我是通过调剂进入东北财经大学的,所以想围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初试的考研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经验。

考研动机篇

最初的动机是想提升一下自身的日语水平。因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所以想给自己多几年学习时间缓冲一下,以便于未来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因此选择广外日语语言文学的语言学方向为第一志愿。

大四新学期开始,考研决心有些动摇,考研准备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有次跟金稀玉老师聊起考研的事情,她告诉我读研后视野会有很大改变,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虽然至今还不太理解这个更广阔的世界指什么,但我认为这句话一定有它的道理,或许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能对此有更深的理解吧。人毕竟不能一眼望到所有的结果,给自己尝试的机会,也就是使自己做好接受惊喜的准备。

考研择校篇

我的第一志愿是广外,选择理由如下:

其一,广外虽然属于双非院校,但日语专业实力很强,而学校整体水平在语言类学校里可以说仅次于北外和上外,我认为以自身的水平考上外和北外两所院校胜算不大,毕竟高手云集、竞争激烈,因此选择报考了广外(不过秉持着激流勇进、不成功便成仁信念的学弟学妹大可尝试一下北外和上外)。

其二,相较于北方和长三角地区,我对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更感兴趣并充满好奇。我觉得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场经历,而利用考研的机会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没有必要执着于江浙沪一隅。

其三,广外的初试成绩相对较高,有利于初试未入围或复试落榜的考生参加其他学校的调剂,所以第一志愿学校出卷的难易程度也是择校的重要因素。但第一志愿是双非院校的考生,即使初试分数再高,调剂到985211院校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初试备考篇

备考之初,大部分院校尚未公布招生简章,因此考生可参考往年招生简章,查询志愿专业的考试科目。以广外为例,考试科目分为四科:政治、英语、综合日语和日语写作与翻译。

政治

个人认为政治学习因人而异。我是从暑假开始着手复习的,可能因为高中选考政治的缘故,我习惯于将每个知识点都理解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后期我调整了备考战略,将重心放在考试重点上。并且因为我备考较早,所以还能将政治中哲学和经济学模块的知识点按照章节整理抄录下来(心态比较焦躁的同学不建议这样做)。这样手动梳理,既可以明确哲学经济学的框架和内容,也可以在抄录的时候确定主观题的答案。

我做题的方式是,学完一个模块或者一模块里的几章后再做题(不建议学完一章就做题)。第一遍做题要做好熟悉考点、查漏补缺的工作,这样一直学到第三模块,然后在继续推进的同时,开启第一模块内容的二次学习(学完所有模块内容再开启二次学习的话,遗忘率较高,所以不太建议这样的方式)。

客观题建议购买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琐碎时间也可利用一些小程序进行刷题,小程序汇集了诸位老师的预测题与往年真题。主观题的准备建议使用肖秀荣老师的“肖四肖八”和徐涛老师的8套卷,对两位老师预测题的重合部分要进行重点记忆,最好将几套题的内容都背下来。不需要一字一句死记硬背,背关键句即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其余相关表述,理解之后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背题时候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编写答案,学习解题思路是最重要的。

英语

广外英语原本是自命题,去年改为英语(一),今年又改回自命题,且广外提供的自命题样卷只有2003年的,参考价值不大。本来觉得真题难度虽然不小,但大致还能应付,可是今年考研卷的几十道单选题难度较大,让人无从选择。

单词的记忆方法是每天读背30个,对能应用到作文中或者阅读中会出现的词汇着重记忆。因为时间的关系,作文我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主要是手感练习。

综合日语

这门科目占用了我备考的绝大部分时间,但分数最低。广外限定的范围是专八,所以我的备考资料以专八绿皮书及真题为主。决定考研后,我选择了暑假留校,每天规律记忆4页单词,第二天以复习巩固前一天的单词为基础继续背诵。自认为单词掌握还算全面,在N1考试中也取得显著效果。虽然在考研中发挥不太理想,但是能证明日积月累背诵单词是有成效的。

广外的这门考试中有大量的主观阅读题,但是由于经验欠缺,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推荐同学们使用《日语综合教程》,认真完成课后阅读题。

日语翻译及写作

这门科目我本以为成绩非常不理想,但却出乎意料取得了好成绩。每天背诵单词之后,我会进行翻译练习。一般先学习高宁老师的《日汉翻译教程》,在跟书本学习之后,再利用《天声人语》的公众号进行练习,对比自己的翻译和译文,寻找差异和不足之处。

作文的练习相对较少,只是按照广外往年的例题写了若干篇练笔交给老师批改。广外的作文有1200,建议多练才能提高速度,且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我认为考研作文考察的并不是你的辞藻有多华丽,构思有多别出心裁,而是在规定时间里是否能够有逻辑地完成自己的文章坦率地说虽然我的考试作文写得一言难尽,但至少在最后一刻勉强写完了,并且大致上能够自圆其说。

复试备考篇

初试结束后觉得自己基本无望,就没太在意复试。而初试成绩出来后也觉得分数不理想,就算进复试也只是压线进,于是开始考虑调剂,重点学习了翟东娜老师的《日语语言学》不管是广外还是东财的复试,都涉及到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所以要加强日常学习。我认为精神状态、口语表现非常重要,面试时要大方自信,不要表现得过于谨慎。

关于面试题目,每个学校都有些共性,考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我在考前准备了自我介绍、毕业论文等相关内容并熟练背诵,建议尽量减少背诵痕迹,要给考官一种交流的感觉,而不是没有感情的背诵机器。另外诸如怯场如何应对、N1考试成绩等问题,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提前想好应对的思路,简单组织语言,然后临场发挥。

院校决定篇

院校的决定可谓一波三折。41号东财面试,42号广外面试,而广外面试结束后我立即收到了东财的拟录取确认,若未在规定时间内(东财的确认时间是1小时)点击确认则视为放弃。考虑到广外面试时自己不尽人意的表现,我最终还是接受了东财的拟录取。结果44号广外公布名单我竟然入围。

总之,我觉得还是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果有足够的决心,初试的分数可能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复试的准备可能也会更加充分吧。



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我始终要求自己要保持良好心态,毕竟没有什么东西的从属存在必然性。回顾备考的整个过程,我自己的确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汲取了很多教训。听起来可能有些自我安慰,但我确实觉得过程更重要,也更宝贵。总而言之,考研就是决心、选择和努力三条支流汇聚成的奋斗江河。

撰稿:徐浩泉、王紫薇

图片:徐浩泉

编辑:张思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