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外院 | 北山问道142讲: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国际人文交流实践为例

1018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林佐平博士应邀为日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国际人文交流实践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日语系副主任王紫薇博士主持,日语系部分教师、日语语言文学、日语笔译方向研究生及本科四年级全体学生在23116教室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学习。




讲座伊始,林老师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分别从“什么是文化传播”“为什么要做文化传播”以及“如何有效进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林老师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引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重要理论。他指出,该理论在提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与亚洲文明广泛对话,以及建立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林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文化海外传播的定义、种类以及意义,并强调了文化外交在文化机制创新、构建多元文化和价值方面的重要地位。通过介绍佛教传播过程,印证了文化传播和文化外交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意义。而包含互通性的文化传播精神延续至当代,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诸多外交实践上也同样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林老师从多年从事外事工作的切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文化传播的方向性。通过孔庙的海外发展情况和自身在海外的教学经历,阐述了新文化的强度和震撼力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力度和方向这一发展规律,以丰富生动的实例让在座师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魅力。




讲座的最后,林老师特别提示在对外传播和对外宣传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区分所传播的文化内涵与语言载体(即传播工具),切忌不能混为一谈。换言之,即外语工作者必须学会用中国观来讲好中国故事。林老师强调,青年一代应当通过学习外语知识,为实现中华文化更好地对外传播、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林老师也表达了他对青年一代的热情鼓励和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主讲人简介

中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和中日友好协会理事。日本广岛大学博士(文学),兼任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中日高校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比较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比较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关于教育交流与人文交流实践的研究、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践的案例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间接路线战略与培育软实力——论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新思维》、《试论中国国际人文交流实践的新探索》(20112018年连载)等论文30余篇。

撰稿:张旖雯 张思雨 吴余华

编辑:王婷婷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