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的日本汉学研究及其拓展路径探析——丝路发展与欧亚区域社会视角

31日下午,应我校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之邀,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王建新教授受邀在研究院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国学界的日本汉学研究及其拓展路径探析——丝路发展与欧亚区域社会视角的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教授、副院长徐微洁教授、日语系主任金稀玉副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和人文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院长邱江宁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建新教授阐明了“汉学”一词在日本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从科研机构、专著类研究、论文集、译丛类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学界的日本汉学研究。王教授主要围绕三本代表性著作展开,第一本是严绍璗教授编写的《日本中国学史稿》。王教授根据书中目录详尽地说明了日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汉学研究特点,并指出其尚存空白的研究领域,为在座的师生打开了学术视野。同时,王教授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之处,如虽然编写细致、系统,但未关注中国与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关联的学者及作品。

 

第二本是刘俊文教授主编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该著作以时间为线索,列举了各个朝代的日本汉学研究。王教授认为,该书全面、细致地收集了日本汉学和中国学历代主要作者及权威作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联性研究涉及不多,日本汉学和中国学与丝路文明动态、中国与欧亚世界关联性研究的整理挖掘仍属薄弱环节,值得学者们深入挖掘。

 

第三本是王教授从旧书摊淘到的爱书——田坂兴道编写的『中国における回 教の傳来とその弘通』,介绍了伊斯兰教在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发展。此书以立场中立、客观合理的学术姿态对汉籍史料的彻底搜集、解读、考证和吸收,还有对欧美文献的全面理解、分析、消化利用,并始终坚持世界史和欧亚史的研究视角。但该书也存在对北亚蒙古文、西域维吾尔文、南亚东南亚地方民族语文文献的解读利用不足的问题。

 

最后,王教授总结了中国学界对日本汉学的研究现状:一是中国学界的日本汉学研究有关注其对汉文古典及中国内部政治思想经济史研究的倾向;二是类似田坂兴道『中国における回 教の傳来とその弘通』的中国学作品大量存在,但国内学界对此了解不足,相关译介及整理研究尚未展开;三是相关引介研究工作大有作为,需要勇气和胆识去挖掘利用。

 

讲座尾声,邱教授总结道,日本学者相较于欧美学者对汉语文献的研究更为透彻,相较于中国学者又更重视欧美文献。其研究世界的方法和成果值得引介、学习。接着,徐教授表示,王建新教授的分享很全面,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值得日语学科教师学习借鉴。最后,胡教授抛出“外语学科开展日本汉学研究应如何有效地进行?如何与历史学研究进行区分?”的问题,引发在场师生思考。

 

为了回应师生们的学术热情,王教授决定抽出时间专门开展座谈,了解师生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疑惑。

 

32日上午,胡院长以及日语系师生参加座谈交流。王教授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深切期盼。




座谈过程中,气氛轻松融洽,师生们畅所欲言。针对关注较多的问题,王教授毫不吝啬地分享其经验。他强调,“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找到主题,日本汉学研究可以同日语教学相关联,从小课题入手,慢慢扩大学科范围,逐渐深入。”在场师生认真聆听,并结合自身实际困惑请教王教授,王教授现场一一解答。

 

最后,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通过座谈交流,与会师生获益良多,表示在未来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撰稿:沈瑜靖

编辑:王婷婷

【关闭页面】